当前位置: 网站可以买滚球的app > 校园科普 > 正文

第17个“全国疟疾日”——我们仍需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

【来源:第17个“全国疟疾日”——我们仍需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| 发布日期:2024-04-26 】

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“全国疟疾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防止疟疾再传播,持续巩固消除成果”。我国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通过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。然而,目前我国每年仍有数千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,偶有危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,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。

疟疾,是一种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,导致人体感染疟原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虫媒传染病。有5种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,间日疟原虫、卵形疟原虫、三日疟原虫、恶性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。典型临床症状为周期性的寒战、高热、出汗,伴头痛、乏力、呕吐、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,民间俗称“打摆子”。恶性疟发热不规则,病情进展快,可出现严重贫血、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昏迷等症状,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。

因个人免疫差异和感染疟原虫虫株不同,疟原虫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,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出现腹泻等不典型症状。

所有人群均对疟疾易感,非流行区人群进入疟疾流行区感染风险较高。目前,疟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高度流行,东地中海、美洲地区也有流行。前往国外流行地区进行旅行、务工、商贸等人员均有感染风险。在我国云南等边境地区,接壤的境外地区为疟疾流行区,不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,也有感染性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,相对来讲,其输入再传播的风险较高。

防蚊灭蚊,避免蚊虫叮咬,是预防疟疾最重要的手段。前往疟疾流行区,应做好个人防护,如穿长衣长裤、使用蚊帐等物理防护,使用驱避剂、蚊香驱蚊或服用预防性药物等化学防护,减少或避免在黄昏和夜晚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。

短期前往流行区回国后1个月内或长期旅居流行区回国后2年内,如果出现寒战、发热、出汗、腹泻、关节酸痛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居史,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,减少误诊和漏诊。确诊疟疾后需按医嘱全程、足量服用抗疟药物,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。若不及时治疗,恶性疟病例可能发展成重症,甚至导致死亡。

选自中国疾控中心官微